sero 算力_算力产业链

范文仓信息网~

### DeepSeek现象级爆发背后的算力版图:解码核心供应商的“硬核实力”

2025年的AI行业,DeepSeek以一匹黑马的姿态完成了从技术突围到市场占领的跨越。其模型训练成本仅为行业平均水平的1/20,却在多语言理解、代码生成等场景中展现出与GPT-4o匹敌的性能。这场技术奇迹的背后,是五家核心算力供应商构建的“数字基础设施矩阵”——它们如同精密仪器的齿轮,驱动着DeepSeek的每一次推理与迭代。

---

#### 一、硬件基石:构建算力护城河
在数据中心这个“数字战场”中,**航锦科技**扮演着“信息高速公路”铺路者的角色。其子公司超擎数智提供的400G/800G光模块,如同数字世界的毛细血管,将DeepSeek北京、杭州智算中心的海量数据传输效率提升30%以上[1][3]。当行业还在为1.6T光模块的研发焦虑时,航锦科技已实现800G产品的规模化量产,这种技术代差使其成为AI算力军备竞赛中的“隐形冠军”。

而**浪潮信息**则用数千台AI服务器集群,为DeepSeek筑起了算力堡垒。在北京亦庄智算中心,搭载海光DCU芯片的服务器展现出惊人的兼容性——在国产化替代的宏观叙事下,浪潮不仅提供了15%的能效优势[1][4],更通过FP8混合精度训练技术,将模型训练的内存占用压缩至传统方案的1/3。这种“硬件+算法”的双向优化,正是DeepSeek低成本战略的技术底座。

---

#### 二、液冷革命:算力密度的破局之道
当单机柜功率密度突破30kW时,传统风冷系统已显疲态。**中科曙光**在杭州训练中心部署的浸没式液冷方案,犹如给超频的CPU装上了“制冷芯片”——将PUE(能耗比)压至1.1以下,较传统方案节电40%[1][5]。这种将服务器直接浸泡在绝缘冷却液中的“疯狂”设计,不仅让数据中心占地面积减少30%,更关键的是解决了万卡级集群的散热瓶颈。随着AI模型参数突破10万亿量级,液冷技术正从可选方案变为生存刚需。

---

#### 三、数据与算力的协同进化
**每日互动**的独特价值在于“双轮驱动”模式:浙江大数据计算中心提供的底层算力如同燃料,而其数据智能平台则扮演着“信息炼金师”的角色。通过动态清洗20余个垂直领域的语料数据,该平台将DeepSeek训练数据的有效利用率提升至92%[1][3]。这种“算力供给+数据提纯”的闭环,不仅降低了模型迭代的边际成本,更在政务、金融等领域开辟出商业化通道——当其他公司还在比拼算力规模时,每日互动已建立起数据价值的定价权。

---

#### 四、生态博弈中的隐形变量
在四大明牌供应商之外,一个未具名的“第五极”正悄然崛起。这家神秘企业通过异构计算架构,实现了英伟达、昇腾、海光等芯片的混合调度能力[3][5]。其打造的弹性算力池,既能支撑千卡集群的突发训练需求,又可在推理环节实现计算资源的“潮汐调度”。这种全栈适配能力,使其成为DeepSeek应对国际供应链波动的“战略冗余”。资本市场已用真金白银投票——近三个月机构净买入超15亿元,外资持股比例突破流通盘的5%,技术面上更呈现“倍量突破年线”的经典启动信号。

---

#### 五、未来战场:算力军备竞赛的下一程
当DeepSeek用户数突破3亿、日均API调用量达到120亿次时,供应商的角逐已进入新维度:光模块向1.6T硅光技术迭代、服务器转向存算一体架构、液冷系统探索相变材料应用。那些提前布局chiplet封装、光子计算等前沿领域的企业,或将主导下一轮技术周期。而国产化替代的宏观叙事,正在将这场竞赛推向更深层次的产业链重构——从GPU到交换芯片,从EDA工具到散热材料,每个环节都在酝酿新的破局者。

在这场算力驱动的AI革命中,DeepSeek与供应商的关系早已超越简单的甲乙方合作。它们共同构建的,是一个兼具性能弹性与生态安全的“算力共同体”。当行业聚焦于大模型的能力边界时,或许更应关注这些幕后力量的技术突围——因为每一次浮点运算的效率提升,都在重塑智能时代的可能性。

» 转载保留版权:百科全库网 » 《sero 算力_算力产业链》

» 本文链接地址:https://baikequanku.com/archives/94901.html

作者:admin2019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