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伟达deepstream_英伟达收购deepmap_1743604771
# DeepSeek:英伟达股价下跌背后的“神秘力量”
在风云变幻的科技股市场中,英伟达股价的波动一直备受瞩目。而近期,一家名为DeepSeek的公司横空出世,宛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,激起千层浪,成为了英伟达股价下跌的重要导火索。
## 成本与效率的“致命一击”
DeepSeek宛如大模型领域的一位“低成本效率大师”,仅用同行1/10的算力成本,就实现了同样的模型性能,这犹如在英伟达精心构筑的“算力城堡”下悄悄埋下了炸药。长期以来,英伟达凭借其芯片在算力方面的强大优势,在人工智能训练领域一骑绝尘,犹如武林高手凭借独门秘籍称霸江湖。然而,DeepSeek的出现打破了这种“算力唯大”的惯例。
例如,DeepSeek仅用2048块H800显卡、耗时两个月,就训出了一个6710亿参数的DeepSeek - V3。与之相比,Meta训练参数量4050亿的Llama 3,却用了16384块更强的H100显卡,还花了54天。Deepseek的训练效率提升了11倍之多。如此高效的训练模式,使得投资者开始重新审视未来人工智能对高端芯片的需求,担忧这种需求可能远低于预期,进而影响英伟达的芯片销售,这无疑是对英伟达股价的一记“重创”。
## 市场关注点的“乾坤大挪移”
在DeepSeek - R1发布之前,市场的目光紧紧聚焦在预训练和英伟达身上,英伟达恰似舞台中央最耀眼的明星。但R1发布后,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市场关注点瞬间切换到了推理和低成本算力。
在训练阶段,英伟达芯片凭借高吞吐量、高并行速度等优势,一路领跑。然而,DeepSeek - R1在推理阶段采用的创新方案,大幅降低了所需的芯片门槛。这就好比原本只有英伟达的“豪华跑车”能在人工智能的赛道上飞驰,现在其他公司的“普通轿车”也能凭借DeepSeek的技术在这条赛道上畅行无阻。这种市场主要矛盾的转变,让投资人不得不重新思考英伟达的未来发展,即便公司当期和未来业绩依旧优秀,但投资风向已然改变,股价自然也受到影响。
## 技术突破引发的“恐慌连锁反应”
DeepSeek的技术突破宛如一颗投入市场的“震撼弹”,引发了市场恐慌。1月24号,一条发布在匿名平台teamblind上的帖子疯传,一名Meta员工称,Meta内部因为DeepSeek的模型已进入恐慌模式,原因是DeepSeek - V3在基准测试中已让Llama 4相形见绌,而且这一切是一家“仅用550万美元训练预算的中国公司”做到的。
德国世界报知名市场评论员Holger Zschaepitz表示:“中国的DeepSeek可能代表对美国股市的最大威胁,因为该公司似乎以极低的成本构建了一个突破性的人工智能模型,并且无需使用尖端芯片。这让人质疑投入该行业的数千亿美元资本支出的实际效用。”这种恐慌情绪迅速在市场中蔓延,投资者纷纷对英伟达等相关科技股“敬而远之”,直接导致英伟达股价下跌。
## 订单与产能疑云背后的“暗潮涌动”
3月3日,英伟达股价再次暴跌将近9%。表面上看,是订单调整和产能预期的变化所致。摩根大通供应链调查显示,英伟达的客户下调了2025年CoWoS订单预期,英伟达的产能预期也随之下降。但很快,长期跟踪英伟达的分析师郭明錤出来辟谣,称这可能是市场对英伟达生产战略的误读。黄仁勋也出来解释,说不会削减CoWoS封装订单,数字变化是因为转向Blackwell生产。
然而,在这订单与产能的疑云背后,或许也有DeepSeek的“影子”。为躲避美国出口管制,不少企业通过境外实体购买英伟达服务器转卖内地,而英伟达原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现在却要采取直接行动,这背后的巨大压力或许正来自于DeepSeek带来的市场冲击。随着DeepSeek等竞争对手的崛起,英伟达在市场中的地位受到挑战,其未来订单和产能的不确定性增加,投资者信心受挫,股价也随之下跌。
DeepSeek的出现,就像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,给英伟达乃至整个科技股市场带来了巨大冲击。它以低成本、高效率的技术突破,改变了市场格局和投资者的预期,成为英伟达股价下跌背后不容忽视的关键力量。而未来,科技行业又将因DeepSeek这样的“搅局者”发生怎样的变化,值得我们拭目以待。
» 转载保留版权:百科全库网 » 《英伟达deepstream_英伟达收购deepmap_1743604771》